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会史钩沉 >> 正文
旧居情思
时间:2018/4/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车红 阅读:5363

 

抗日战争胜利后,车向忱在中共中央安排下,回到了离别14年的家乡——辽宁沈阳,开始建设新东北的工作,那时车向忱一家住在沈阳和平区南三马路16号。2008年,车向忱旧居被做为文物得以保留。

夏末秋初,清静的院落被绿树环绕,偶尔,会有路过的行人在院外驻足,观望,轻声议论。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粼粼光斑洒在院内,微风掠过,树叶哗哗作响,好像在述说久远的往事,又似乎在期盼故人归来。

故居是一座日式二层小楼,是由日本满铁株式会社于1923年修建的别墅式住宅。2006年此处旧居被定为沈阳市危旧房面临拆迁,车向忱之子车树实向市政府提出了保留和维修此处旧居的建议,沈阳市副市长、民进辽宁省委副主委王玲高度重视此事,多次召开各方协调会议,解决了复杂的私人产权收回纠纷问题,终于使得地处沈阳商业黄金地段的车向忱旧居得以保留。民进省委高度重视车向忱旧居的保护工作,责成有关工作人员多次查看维修进展情况。200810月车向忱旧居被沈阳市政府列为沈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由于用地置换,现旧居的产权由和平区政府转到沈阳铁路局工会。

故居两层共有8个房间,包括卧室、书房、办公室、厨房、卫生间和锅炉房等。小楼坐北朝南,经历了近百年风雨洗礼,修缮后保持原貌,周围有院墙,临街的墙面上,嵌着一方黑色牌匾,上面有闪光的金字:“车向忱旧居,沈阳市人民政府20081027日公布,沈阳市文物局立。” 从194811月到1950年初,车向忱居住于此。车向忱后来搬迁的两个住处分别是:辽宁省政府大院东新村原东北大学教授楼和沈河区四经街原奉系军阀张作霖官邸的部分宅院,这两处已被拆除。

车向忱是我的祖父,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辽宁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民进辽宁省主委等职,从事着繁忙的行政与党派活动,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坚强的爱国主义战士,他离开我们近50年了。当年他为追求革命事业,足迹遍布东北大地。

人的灵魂总是要恋旧,要回顾,要知道自己的父辈、祖辈、祖祖辈辈的历史。那些昨日的影像已经泛黄,但并不破旧,反而因为积淀了岁月的沉渣,正散发出怀旧的温暖,和大地深处的气味……

小时候的我常在心里感叹爷爷的声望之大,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听到人们提起他、怀念他。依稀记得在沈农院内,那迎面而来和蔼可亲的长者俯下身亲切的呼唤我的小名,这亲昵关爱的氛围仿佛还围绕在身边,我梳着两只羊角辫,懵懂的抬起头,身边的小伙伴微笑地告诉我是梁秋院长伯伯,他是沈农的第二任院长,第一任院长是张克威,当年的留美畜牧专家,著名的农业教育家,他们和爷爷车向忱当初常年在一起研究教育工作。父母从建校不久就在这所大学,是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合并的,这里人才济济,从创建之初就是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吴侬软语也时常在校园里飘荡。

我曾就读沈阳二十六中,那时这所学校的文科很有名气,地理老师张成里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张老师的教学是那样的优秀。我们大家都喜欢这门功课。当他得知我的祖父是车向忱,心情十分激动,每次上地理课几乎都是第一个提问我问题,下课在校园里,张老师总是语重心长地和我谈起和车老一起在民盟的往事。记得那时我的作文常被老师们在本年级各个班级的语文课上宣读,尤其是有关爷爷车向忱的文章,老师和同学们更感兴趣,记得那时写过一篇题目是《给爷爷的一封信》的作文,老师很赞赏。

东北刚刚解放,东北人民政府还未成立,车向忱参与了解放和接收工作,办公地点在沈阳太原北街上。车向忱是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

那时爷爷车向忱居一家人居住在南三马路旧居,家里还有通讯员、警卫员、厨师及祖父在关内办学的一位老师的学生。爷爷供养家乡亲戚的几个孩子在沈阳读书,后来都上大学了,还有出国留苏的。这座近二百平方米的小楼,既是车向忱吃住生活的地方,更是他思考研究讨论问题、接待来访的地方,也是酝酿将东北旧教育改造成社会主义新型正规化教育的地方。

父亲曾告诉我,爷爷刚搬家到沈阳时,叔叔车树时赶上从吉林东北大学放假回来,天色已近黄昏,夜幕降临,人生地不熟,只好到附近派出所找民警帮忙,才找到沈阳的新家。

叔叔在等候开门,一辆黑色轿车在门口停了下来,爷爷车向忱下了车,他见到小儿子回到新家很是兴奋,父亲拉着儿子的手有说有笑进了家门。爷爷非常关心叔叔的成长教育,向他询问学校的情况,并把组织上刚刚发给他的一本《毛泽东选集》送给了叔叔,要他好好学习,之后这本书一直被叔叔当作传家宝珍藏着。

就是在这座故居,爷爷车向忱还接待过一位他的学生赵镇藩,那天他和爷爷车向忱谈了好长时间。他曾是原东北军驻在北大营第七旅的参谋长(沈阳解放时任国民党53军副军长,改名为赵国屏,率部投诚)在上级“不抵抗”的命令下,组织第七旅官兵,被迫应战,打响了北大营保卫战,并指挥军队撤出北大营。

爷爷还和赵镇藩一起回忆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夕,他和张希尧俩个人一起劝王以哲抗日的往事。那时,日军常以演习为名,在沈阳城郊和北大营周围不断制造挑衅事件。爷爷车向忱和张希尧来到北大营,面见他的老朋友东北军驻北大营第七旅旅长王以哲,希望王以哲告诫全旅官兵尽快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王以哲当时碍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面露难色,爷爷车向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劝王以哲抵抗日军,并说只要坚持三天,他们马上组织义勇军支援,再发动二、三万群众抗日。不久北大营保卫战终于打响。粉碎了蒋的不抵抗政策。

面对着日本统治了14年,国民党又盘踞了3年之久的沈阳,教育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车向忱自兼校长,1948112日晚上,就率领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的干部,在沈阳开始了接收工作。本照东北行政委员会“全盘包下来”,然后再“清理、整顿、改造”的方针,将中山中学、青年辅导班、五个“流亡”中学总共6000多名师生、员工,加上教育部派出的20多名干部,临时组成了一个东北中学(分6所中学)。不久,教育部研究决定,在东北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东北实验学校,作为中学师范、干部学校的实验。教育部直接领导。

“新教育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决定办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的。不能不顾内容,不求质量,不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只是盲目采用外国的洋教育”。正是在车向忱这种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当时的东北旧教育的社会主义新型改造在短时间内得以顺利圆满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车向忱教育思想源自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极具创业性和创造性。他是名符其实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即使在我们面临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今天也极具参考价值。

车向忱在创办实验中学的同时开始筹划沈阳体育学院的建立,后来又接受了建立东北民进组织的任务,1951年初,教育部长马叙伦请车向忱主持工作,他欣然接受。在1952年至1956年间,在东北三省分别筹建了民进组织。并多次召开座谈会,介绍民进的性质和任务。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团结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车向忱故居是辽宁唯一的教育家旧居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是辽宁教育的骄傲,它像一座丰碑,激励后人们为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完善而发奋图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最终我们将以教育强国屹立于世界。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