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正文
民进辽宁省委在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时间:2018/6/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省委会 阅读:1565

 

2017年,民进辽宁省委先后与辽宁省政协经济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召开“加快推进辽宁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进一步促进辽宁对外开放”“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镇和特色小镇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民进辽宁省委分别组织民进沈阳、大连、抚顺、丹东、锦州等市委会,民进省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经济联络委员会等专委会及民进省委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开展调研,完成10份调研报告、大会发言。民进会员张胜强、张杰峰、傅维利、刘元晨、段晓云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张胜强:辽宁自贸区建设承载了当下改革开放、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使命,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新动力。应体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色,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开拓国际市场,带动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建议:1、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行政制度改革与创新。树立从注重管理转为注重服务理念,形成权力边界清晰、行政效率提升的“透明高效”创新制度。2、修正原有经济发展理念。政府为市场经济主体创造优质营商环境,维护市场主体权益,为市场主体创造符合国际化营商环境,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3、将辽宁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等互动配合,拓展新市场,激发经济活力。4、将辽宁自贸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充分运用自贸区平台,将土地优惠、人才培育、企业科研联盟、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等政策落到实处,创造优势产业,培育与壮大具有竞争力的跨国运营企业。5、政府推动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协调组织企业建立大型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研发创新。以大学及研究机构为基础,借助于风险投资推动,实现企业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6、借助辽宁自贸区建设进行东北亚布局,对装备制造、港航物流以及跨境电商等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分工专业化与整合的力量。7、鼓励企业融入自贸区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引导企业资金进入自贸区的实体经济,政府与企业联动,引领政企关系新常态,为企业创新营造条件。

张杰峰:20173月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是中央赋予我省的又一重大政策利好。对标国内外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的自由贸易园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对加快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为此建议:1、突出“双自联动”,发挥科技服务的支撑作用。把自创区和自贸区对接起来,加速推动三大片区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联动,强化科技、产业与财税等政策联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联动,重点发展技术转移服务、“双创”孵化服务等科技服务业。2、提升自贸区境外金融服务水平,培育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境内外投资服务平台,构筑自贸区企业“走出去”全过程服务体系。发挥好金融业的融资服务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与外国知识型服务企业进行有效合作,构建完善的以市场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支撑体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跨国公司离岸中心项目。3、着眼于智能制造装备展示与交易、国际检测和维修服务领域,提升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尽快试行自贸区检验检测认证制度创新,创建并申报国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支实现高端机械在区内维修,促进区内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先进机床设备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航天航空和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发展助推作用。4、搭建国内外文化产品交流分享平台,推动文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文化创意类企业发展,支持“文化+现代高新科技”“文化+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部省合作计划,建设沈阳、大连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引领产业创新。

傅维利:从国际经验上看,合理的师生比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条件。从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依赖的培养过程和条件看,小班额条件下的师生间、学生间的充分互动交流,个别化的指导以及充分的实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在高生师比的高校中,大班额教学、群体化指导和敷衍的实践实习已经变为常态。目前,我省高校生师比过高的问题突出,原因有三:高校较多,财政负担较重,高校扩招后教师队伍按照同比的速度进行补充;行政、教学辅助和工勤人员补充较为充分,专业教师补充相对滞后;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高品质教师有加速流失的迹象。为此建议:1、控制乃至降低高校招生的规模和速度。降低生师比,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基础条件。通过挤出效应,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潜在生源规模。高校招生规模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是跷跷板关系,控制了高校招生规模就会增加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规模。2、增加高校专业教师的编制数,首先降低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生师比,这些大学和学科的生师比应在较短的时间里降低至15:1以下。3、指导高校平衡专职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行政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关系,原则上按同比关系进行补充和调整。对结构严重失衡的高校,应停止其在非专职教师方面的补充。在冻结人事补充的背景下,应尽快率先开启对高校专职教师的补充,尤其是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刘元晨: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对创新人才激励有效性因素排序依次是:个体成长(33.74%)、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28.69%)、金钱财富(7.06%)。为此建议:1、树立重视人才的理念。从“权利创新”观念转变为“人才创新”理念。要从利用权力的“行政化创新”转变为“爱惜人才的人才创新”。从“管人才”转变为“尊重人才”。对人才的需求要深入细致的了解,不但要考虑到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还要考虑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的因素。充分体现“专家治校”,让人才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用好人才和引进人才同步发展,避免“薄厚”不一。侧重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尽快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可制定《高校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和目标。2、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建立科学、开放、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转型发展的高校要为教师创造继续培训的机会。可按贡献价值破格晋级职称,落实和扩大高校用人自主权。创新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新模式,在专职科研系列设首席研究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助理等五类岗位。强化引导和有助于人才创新的考评机制,建立多元化教师发展评估体系。根据各类岗位的特点实施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健全教师职业发展和积极参与创新的通道。提高创新人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地方政府有关人才的公共服务政策,加强配套措施的完善并落实到位。

段晓云:目前,辽宁的特色小镇及历史名镇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创建工作还是停留在摸索阶段,民族特色挖掘不足,同质化竞争情况逐步显现,缺乏文化元素。为此建议:1、加强统筹规划。将特色小镇和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和保护发展列入政府相关部门重要议事日程,设立专门机构和领导小组。打造科学合理、立足长远、切合实际、彰显特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特色小镇和历史名镇的建设和发展。各地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和措施。2、突出民族特色。在规划和设计中突出建筑传承和民俗沿袭,改造、重建和新建中注入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作为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核,充分利用具有“原生性”和“鲜活性”特征,拥有独特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生产劳动等民族特色的资源,体现出特色小镇的独特魅力。3、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一镇一风貌,确保小镇的唯一性。小镇的特色产业要紧盯市场供应的缺口,深挖地方产业潜力,打造专属的地域品牌,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和生态特色。将民宿作为小镇的特色产业。可考虑医疗特色小镇、养老特色小镇、商贸物流特色小镇等多思路创新建设。4、突出文化元素。结合文化特色规划和设计培育小镇文化品牌,在深层次和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培育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强化特色小镇文化、旅游、产业功能融合,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产业资源为引导,以旅游业态为载体,实现文化元素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