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会史钩沉 >> 正文
此生,为教育而来——记民进会员、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吴传璋
时间:2020/8/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大连  阿… 阅读:3455

 

(吴传璋,女,1920年生于四川省乐志县,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57年加入民进。)

吴母慈祥传经送璋,德艺双馨美益金刚。

        教书育人师德高尚,书法一绝英语流畅。

        文韬武略惊座四方,满腹经纶凌云智商。

        德才兼备桃李芬芳,砥砺品学师恩浩荡。

        与人为善胸怀宽广,战胜病魔体魄健壮。

        壮心雙铄性格刚强,阅历沧桑业绩辉煌。

        长命百岁众生所望,虔诚祈愿福寿安康。

        感恩不尽无以报偿,草诗存心略表衷肠。

  

 

走进吴传璋老教授的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屋子正中央的这首《敬师吟》。这是吴教授的学生、铁道学院的雨森教授为她六十大寿而做。环绕四周,还有类似内容的条幅、楹联若干。虽墨迹楷书狂草不等,但无不透视着学生对恩师的一番情意。吴教授自豪地笑了,说这些字画都是学生的作品。当问起这些学生的情况时,才知道如今她的学生很多都是国内外各领域的精英。吴老的自豪显然是理所当然的。

从这首浓缩了吴传璋教授教育生涯的小诗中,我们寻找着她生命里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岁月

1920年,四川省乐志县的吴道台(相当于现地委书记兼县长)喜添了一个千金——吴传璋。从父亲给她起的名字里似乎可以找到吴道台隐隐的失落,但是,吴传璋的童年并没有因此罩上什么阴影,相反,道台大人毕竟是道台大人,他为吴传璋营造了一个那个时代不多见的即有古训家规又有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吴传璋的童年是轻松快乐的。民国初年,吴传璋的父亲做了国会议员(省长),家里经常有官员拜访做客。四川军阀林习厚、就是父亲的挚交。吴佩孚也是父亲的好友。每每吴传璋就在这些伯伯们的爱抚赞美中,感觉大家闺秀的高贵。后来,她的父亲因拒绝为日本人做事,家境开始败落。

1937年,17岁的吴传璋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和艰难。已经弃政的父亲为了生计做了律师,每天在日本人的监视下过活,这种软禁似的日子折磨着一家人的心情。家里的生活靠变卖度日,家境可谓每况日下。可是,从童年的幼儿园到贵族女中,一直都接受着最好教育的吴传璋依然不肯服输,她依然渴望着能够走进贵族学校。她说服不了自己倔强的性格,偷偷地报考了辅仁大学。到了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吴传璋才真切地感觉了学费的沉重。那学费是相当于16袋面粉价格的32块大洋啊!吴传璋深情地说:“我有两个恩人,一个是同学玉茹,一个是赵老师。当年是玉茹将自己的嫁妆钱给我交了学费。又是赵老师帮助我买了书,并介绍我去北方中学一边教历史一边读书。就这样,我用每月挣的11.2块钱,解决了许多问题”。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日军占领了北平。不愿做亡国奴的学生们一心抗日救亡,纷纷去了抗日的后方。吴传璋和同学们一道去了西安。一路上,她们冒着危险闯过了汪精卫部队和日军的一道道封锁线,后来她们一边投身救亡工作,一边转入国立西安大学续读,两年后毕业。1948年,吴传璋与同窗赵德章先生结婚并随着丈夫去了台湾。在老师的介绍下,她们夫妇在台南文化中心、台南1中教书。随着三大战役落下帷幕,许多国民党官兵纷纷逃往台湾。台湾的安全出现了危机。他们夫妇还被怀疑是共产党指派来的嫌犯。此刻的吴传璋认为,共产党是了不起的。打败了精良装备的日军和国民党部队,解放了的百姓定是有好日子过了。总之她认定了共产党好这个理,一心一意舍弃一切,在别人一窝蜂地涌向台湾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空空荡荡的回程船。吴传璋一心想在解放后的蓝天下,在自己的家园里教书育人。

特殊年代的记忆

从台湾回来的吴传璋与丈夫到了浙江同庐县中学继续教书。在铁路刚一通车时,他们就又回到了北京。19497月,旅大市第一批教师招聘团到北京招聘时,吴传璋就将一生交给了大连的教育事业。她从此结束了流浪的教书生活,怀着美好的愿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走进了旅大师范学校任教。她的业务水平和教学风格颇受校领导及学生们的赞赏和喜爱。连续几年她都被评为市先进教师。

吴传璋满怀激情和爱心的教学,使她在教学教研上成了尖子教师。35岁的吴传璋在随后开办的“工农速成”教育的教师选拔中,被调到了旅大工农速成中学。速成中学的学生都是些“根红苗正”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都是工农战线上的楷模。三年,她带出的学生不仅红,而且专。吴传璋告诉她的学生们,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社会主义等着你们去建设呢。

命运常常恶作剧。一边给你辉煌,一边车裂你的灵魂。黑色的幽灵一直无声地如影随形般地跟着吴传璋。

肃反运动、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都让吴传璋受尽折磨。身心伤痕累累的她,得了多发性神经炎,导致运动神经瘫痪。还好,吴传璋说,上苍待她不薄,还给她留下了也是唯一健康的清醒的大脑。这足以让吴传璋教授感到欣慰了,她说只要我的大脑还好,我就能讲课,我就能教书。她教书育人的信念从没动摇,从没改变,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命运怎样捉弄她。

俗话说,患难才见真情。在那些黑色的日子里,是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支持着她快要坍塌的心灵。丈夫每天小心翼翼地背着她去医院,一天一天给她按摩喂药。吴传璋最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还能不能再提笔写字,因为她一定要提笔写字,她一定要再登上讲台,她还要教书!教书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1970年,吴传璋被遣送到乡下劳动改造。一去就是八年。吴传璋说,乡下改造的那八年对她来说,应该是快乐的。因为是那些和大自然一样真诚实在的农民给了她恢复健康的勇气和力量。

一生执着为教育

吴传璋重新回到讲台是1979年。

落实政策了,58岁的吴传璋回到了大连。刚回来的吴传璋,正赶上大连理工大学引进了几十位外教为大企业管理者培训,为方便了解沟通,急需一位英汉语双优的高素质的教授给外教上课。学校领导选中了吴传璋。凭她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凭她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凭她对教育事业的虔诚和执着,此次给外教上课非她莫属。吴传璋患过神经炎,医生“不再有工作能力了”的宣判对她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她的不服输的倔劲又来了,她把那个该死的诊断连同那个该死的结论撕得粉碎。她要和病魔再赌一次。她将所有能利用上的机会都利用上了,拄着拐杖不论走着、站着都手不离书,甚至连上厕所她都背单词。她要争分夺秒,她要把这些年被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于是,为再次登台讲课,为再次实现她的人生价值,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和毅力。吴传璋终于战胜了病魔,她昂扬地站在了讲台上!

吴传璋用她厚实的底蕴和渊博的学识,加上宽容真诚的人格魅力,博得了专家、外教的连连赞誉。吴传璋知道,她代表的是大连的优秀教育者的形象,代表的是中国优秀教育者的素质,她的言行和所传授的知识决不能含糊。要精确,精确到一丝不苟。不论外教提出什么问题,她都能够聪慧地用流利的英语给予最完美的解答。

一次,在市政府的招待会上,外国专家指着大厅的一幅古诗词问吴教授什么意思,被专家们围在中央的吴传璋,微笑着,先是用中文抑扬顿挫地朗诵,再用英文朗诵,又逐句逐段地讲解,甚至还将作者以及作者写作的背景和作者家乡盛产什么都恰倒好处地加以说明了。如此高水平的诠释,报了个满厅喝彩。还有一次,一位德国专家在课堂上问:你们最敬爱的毛主席的夫人就是“四人帮”,你们怎么看?你们知识分子受了那么多苦难,你们怎么看……吴传璋像一个优秀的外交家一样地回答他:“你的问题提的很好,你们德国不是也出了希特勒,法西斯吗,但不失日尔曼民族是优秀的民族。‘四人帮’也不能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就像你们一样”。这不卑不亢,不失国格、人格的回答,让中国知识分子的尊严,中国人的尊严,中国的尊严巍然屹立。后来吴传璋教授到教育学院做报告时说:即使我们受了很多委屈,也要知道亲疏有别,内外有别。我们自己家的苦不能告诉外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的教育者!

24岁当老师算起,吴传璋的学生已经记不清也数不清了。那年,她的学生——美国CCNT大学终身教授王以炽回上海交大讲学,当得知吴传璋老师在大连理工大学时,激动得马上拨通了吴老师的电话。后来王以炽还特意两次来大连看望他的吴老师。

她说每年的大年初一,她都得天不亮就起来,抓紧时间吃饱了饭,否则,这一天就再也没工夫吃东西了。她的学生不管是美国华人作家、还是人民大学教授,不管是航天部高级工程师、还是新华社高级翻译,都没有忘了她。

吴传璋教授将一生的心血都给了她的学生。她的一生是专为教育而来。至今,她依然在家里给一些准备出国的学生上英语口语课。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