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文苑专栏 >> 正文
语文随想
时间:2020/12/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阳  赵… 阅读:4120

 

君子远庖厨

有不爱做饭的人,会说“君子远庖厨”。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说君子要离厨房远远的,更不是说爱做饭的人不是君子。

此话源于《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说有一天,齐宣王和孟子聊天。孟子说,我听说,有一天您在厅堂里坐着,见一个人牵着牛从堂前走过。您问那人牵牛去做啥,那人回答说去衅钟(杀死牛,把牛血涂在新落成的钟上,祭钟),您不让杀那牛,让用羊代替。有这回事吗?齐宣王答,有,我见牛浑身哆嗦、可怜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孟子说,这就是仁啊!您肯定不是因为羊比牛便宜,才用羊代替:“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你看着它活得好好的,不忍心让它死;你听到它的哀鸣,就不忍心吃它的肉了。所以君子不愿意进厨房,是不想看到杀生的情景啊。

孟子管这叫“仁”,佛家则管这叫“慈悲”。

丰子恺的巨著《护生画集》,内容是“护生”的,体例是一幅画配一幅文字,开始时由丰子恺绘画,弘一法师题字。后来,丰子恺又画了续集、第三集等等,弘一法师离世后,题字的人变成丰子恺本人及叶恭绰先生等。

曾有人质问丰子恺:“劝人勿杀食动物,劝人吃素菜。同时又劝人勿压死青草,勿剪冬青,勿折花枝,勿弯曲小松……菜也不可割,豆也不可采,米麦都不可吃,人只得吃泥土沙石了!”丰子恺引用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此书序言中的话作为回答:“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就是护生的目的。故曰‘护生者,护心也’。”

丰子恺在本书的序言中又说:“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是提倡素食的。有一位朋友质问他:‘假如我不得已而必须吃动物,怎么办呢?’萧翁回答说:‘那么,你杀得快,不要使动物多受苦痛。’……我的提倡护生,不是为看重动物的生命,而是为了看重人的生命。假如动物毫无苦痛而死,人吃它的三净肉,其实并不是残忍,并不妨害慈悲。”丰子恺所说的“三净肉”,是一个佛教术语,指“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所杀”而得的肉。

数十年来,《护生画集》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男女老少都爱看,他们大多吃肉,但这并不妨害他们拥有一颗慈悲心。

人在读书的时候,是不可拘泥于字面的。

天坛的圜丘

一个字,在一种场合这样念,在另一种场合那样念——一字多音。

有时,你认识的字,在另一个场合出现时,你可能就不认识了。赵本山小品中有句著名的话——“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真的就不认识了。

曾经,在天坛公园,我走到圜丘那里,就想,这“圜”字,到底是念圆呢,还是念环?

《现代汉语词典》里,念yuán时,同圆;念huán时,只举一词“转圜”。“圜”的本义到底是啥?没有标明。我觉得这是这本词典的缺陷。

于是查《古代汉语词典》,终于明白了。在读yuán时,首要解释是“天”。“《周易•说卦》:‘乾为天,为圜。’”我禁不住笑了——读《周易》时,也曾读过这句话,换个语境我竟不认识了。深以为恨!然后我看到对“圜(yuán)丘”的解释:“古代帝王为祭天所筑的圆形高坛。《周礼•天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

yuán时,还有两个意思:其一,“同‘圆’。圆形。《汉水•律历志上》:‘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其二,钱币。

huán时,只有一义:环绕。“《列子•说符》:‘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现代人常用“转圜”一词,“挽回”的意思。

獭祭

小浣喜欢一种叫“獭祭”的日本清酒。我原以为“獭祭”是日语音译。

近日读纪昀(近年在电视剧中被反复戏说的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意外发现这个词。作者说自己三十岁以前,“讲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

看来,“獭祭”在汉语中就有,是个形容词。纪昀是饱学之士,为文喜欢用典,此词必有出处。

果然,我在《礼记•月令第六》中找到了:“孟春之月……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意思是:孟春正月,冬眠的昆虫开始蠕动,水下的鱼上浮接近薄冰,水獭开始捉鱼陈列岸边如在祭祀,大雁从南方飞来。

并非国学经典都是枯燥乏味的。《礼记》是六经之一,其文字之美,可见一斑。我继续读,还发现了和“獭祭”类似的词——祭鸟:“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霜降,寒蝉鸣,鹰乃祭鸟。” 对于“祭鸟”,唐朝著名经学家孔颖达解释说:"谓鹰欲食鸟之时,先杀鸟而不食,与人之祭食相似。犹若供祀先神,不敢即食。"

此外,豺杀兽而陈(陈列)之谓之"祭兽"。“季秋之月……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说大雁从北方飞来停留,雀飞入大海变为蛤蜊(古人的一种误解),菊开黄花,豺先杀野兽陈列,而后开始捕杀动物。

可见,以上的“祭”,就是捕到猎物先陈列起来的意思。当然,獭也好,鹰也好,并没有人类祭祀神祇的恭敬之心,我没见过祭鱼、祭兽、祭鸟,但在小时候,见过猫捉到老鼠先玩一会,玩够了再吃掉——是天性。

用“獭祭鱼”来形容为文喜欢用典的现象,也有出处。宋代笔记《杨文公谈苑》中,曾提到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作诗文时,为了使用典故,常常要查阅许多书本。这些书摊在屋子里,就像獭摆放鱼的样子,因此被人取了一个“獭祭鱼”的外号。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